原發表日期: 2021-11-11 原作者: 記者 歐陽靖雯 文章來源: 農民日報 |
今年9月底生豬期貨首個合約LH2109順利交割并摘牌。該合約共配對交割20手,涉及9家賣方會員的13個客戶、10家買方會員的10個客戶和6個交割庫,成交量為190.97萬手,總成交額6591.13億元,出欄生豬均重117公斤。 這是我國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生豬期貨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通過本次交割,生豬期貨合約規則設計及市場管理第一次得到市場檢驗。隨著豬價從今年1月初的高位到6月陡然進入下行期,不少養殖企業對生豬期貨的態度由觀望變為主動參與。在破解豬周期的問題上,以生豬期貨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工具被不少業內人士寄予厚望,成為越來越多企業規避市場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生豬期貨LH2111合約也已進入交割月。養殖企業在參與生豬期貨交易中積累了哪些經驗?未來生豬期貨市場該如何保持平穩運行?近日,記者從大連商品交易所、國家生豬市場、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農牧產業(衍生品)大會生豬論壇暨首屆中國生豬交易大會上找到了答案。 豬企試水 在摸索適應中認識生豬期貨 風險管理是目前養殖企業參與生豬期貨交易的最大動力。據新希望三季報,該公司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負29.86億元(其中計提資產減值10.6億元),虧損較二季度進一步加劇。這不是個例,今年三季度豬價依舊保持下行態勢,受此影響,多個龍頭養殖企業的三季報顯示,生豬養殖業務普遍虧損拖累業績。 “從企業的發展和行業的發展來說,我們呼喚能有一個工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管理風險,讓企業收入利潤波動幅度趨緩。”牧原食品董事會秘書、首席戰略官秦軍對記者表示。 在秦軍看來,豬價大幅波動的根源是產業結構、定價模式的問題,只有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才是根本之道。而生豬期貨的上市將深刻影響生豬產業發展格局及定價模式,幫助企業穩定經營,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并不是有了生豬期貨一切問題都能解決,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截至9月底,共有60余家養殖企業申請了套期保值資格,在生豬養殖前20家龍頭企業中,已有19家向大商所提交了交割庫申請材料。超2000余家單位客戶(不含資管、特殊法人客戶)參與生豬期貨交易。 利用生豬期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的養殖企業越來越多,但大多數企業依舊處于“小心翼翼”“重在參與”的探索階段。據德康集團副董事長胡偉介紹,出于現金流和成本控制的考量,該企業雖然積極參與著生豬期貨交易,但始終保持著較為謹慎的態度,把套期保值總量控制在50%以下。牧原交割的期貨合約數量也不多,據秦軍介紹,該公司利用這幾手合約交割的機會積極“嘗試了”三種主要交割模式——倉單交割、車板交割和倉單串換。新希望六和總裁助理朱利強明確表示,目前企業的重心還是降本增效、延長產業鏈,對于期貨交易是“積極參與的階段”。 中糧集團旗下唯一的肉類平臺中糧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算是敢放開手腳嘗試的“少數派”。在中糧家佳康董事長江國金看來,在生豬現貨市場行情下行時,做套期保值的目的是減小收入波動,盡可能減少虧損,鎖定利潤。“做套期保值就得接受期貨現貨合并計算,最終有合理的利潤就好。”他舉了一個例子,對養殖企業來說,當不看好未來生豬價格選擇賣空期貨時,如果預估準確,期貨市場的盈利將彌補現貨市場的損失,但如果預估失準,未來現貨價格上漲,自己就得接受在期貨市場虧損而拉低現貨市場盈利、最終“少賺”的風險。 據悉,在LH2109合約順利交割后,整個市場利用后續的合約進行套保的活躍度逐步上升,越來越多養殖企業加深了對期貨發現價格和風險管理功能的理解,但想要用好這個工具卻并不簡單。江國金認為,養殖企業在做套期保值時依賴企業對市場預期的專業判斷和合理的期望收益,這需要企業量體裁衣,根據自己的總體產能和資金情況靈活調整交易。 “穩”字當頭 有序活躍期貨市場服務產業 在豬肉價格波動劇烈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發揮期貨工具的功能,幫助企業管理風險,實現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是產業端和金融端的共同課題。 相對其他品種,LH2109合約無論從交易量還是持倉量來看都是較低的,參與市場交易的大多數企業處于“試水”階段。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認為,未來生豬期貨市場活躍度的提升需要更多企業參與其中,這不僅需要企業加強專業期貨人才隊伍建設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更需要一個平穩有序、健康發展的交易市場。 “為確保生豬期貨市場安全穩健運行,我們堅持穩起步嚴監管,這可能也是市場活躍度不夠的原因之一。”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生豬期貨作為一個新的期貨品種,產業端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都需要一定時間相互適應,其功能發揮也還有個過程。 為了防控風險,大商所堅持“穩”字當頭,采取了高保證金、高手續費、嚴格的持倉限額和交易限額等系列措施,嚴防過度交易,同時加強異常交易管理,強化實際控制關系賬戶排查,強化期現聯動監管,加強套保管理。在生豬交割環節,大商所持續增設交割倉庫,完善交割延伸服務,面向會員單位和交割倉庫全面解讀生豬期貨交割業務及流程,并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情況扎實做好各類風險應對預案實行交割風險監控。 在一系列嚴管的舉措下,生豬期貨的價格自上市以來較好反映了市場預期。今年春節前生豬市場處于供應旺季,現貨價格節節上漲,期貨價格則逐漸下跌,理性反應下半年需求預期;春節后隨著疫情抬頭,市場擔憂疫情對未來供應產生影響,期貨價格高于現貨;3月至8月,消費淡季疊加生豬集中出欄等因素,現貨價格下跌,市場預計9月旺季價格將上漲,期貨升水,臨近交割月,期現價格最終實現回歸。 未來,大商所將繼續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提量增效,有序活躍市場;擴充交割資源,持續推進智能交割監管,繼續完善多元化交割等延伸服務,將更多產業企業納入生豬期貨交割體系;引導市場各方合理利用期貨安排生產計劃、對沖現貨風險,為生豬產業“穩價”“保供”。 永安畜牧,永不止步! www.imagesbydwayne.com |